在阿拉善盟有这样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团队,他们成功构建了国际首个覆盖11.46万平方公里、可以并/离网自适应切换及离网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广域纯新能源电力系统,用绿电点亮了边疆的万家灯火。这支团队,就是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额济纳“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团队。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地处内蒙古最西端,长期以来,仅通过单回220千伏线路与内蒙古电网主网连接,线路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会造成整个额济纳地区停电,严重影响了当地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

2022年,内蒙古抢抓“双碳”机遇,全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绿色电力的高效消纳与利用。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积极响应自治区要求,组建额济纳“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团队,提出以“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绿电系统建设,代替传统第二回输电线路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方式。创新通过构网型储能电站支撑额济纳地区已并网新能源场站,构建覆盖额济纳全域11.46万平方公里的广域全绿电系统,为边疆地区供电可靠性践行全新路径。
构网型储能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微网小范围保供到支撑大电网离网运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面对无火电支撑、新能源极高比例接入、源荷双随机波动、运行控制复杂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阿拉善供电公司组建产学研一体的创新攻坚团队,先后组织600余人参与前期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及创新试验开展和新能源电力系统构建,编制60余项方案,开展20余项准备试验,在戈壁滩上筑起了一座“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实验室”。

郑日红是额济纳“源网荷储”广域新能源电力系统构建及配套创新试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她连续奋战300余日夜,高质量完成近60项相关方案和报告编制,为广域电网纯新能源电力系统黑启动、长周期离网运行及离网状态下故障穿越3项国际首创试验的成功开展,以及系统并/离网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工作13年来,她参与完成阿拉善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配电自动化系统及电能计量系统等重大工程建设,先后完成10余项电网运行管理重点难题的创新攻关和集团公司级创新工作室创建,参与5个重点项目建设及80余项主网和用户工程启动送电等重要任务。
“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在额济纳‘源网荷储’新电力系统中积累的经验,更好地服务阿拉善‘沙戈荒’大基地建设,提升电网升级转型水平,我感到很自豪。”郑日红笑着说。
随着国际首个可以并/离网自适应切换及离网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广域纯新能源电力系统投用,额济纳旗11.46万平方公里内的3万多客户得到了备用绿电保障,为电网绿色低碳转型开辟了全新路径,也为自治区“两率先、两超过”目标落实及阿拉善盟“沙戈荒”大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如今,无论是主线路计划检修时,还是主电源发生故障时,我们都可以保障额济纳全域无缝切换至离网供电模式。”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额济纳供电公司220千伏额济纳集控站值班长高净净说。

近年来,阿拉善公司供电公司着力构建员工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通过“入职第一课”培训、技能技术扶贫、“双师带徒”、兼职培训师授课等举措,发掘、培养、用好各类人才。同时,创建多层级、多通道的培养模式,公司中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职工占比超50%,并在全国网络安全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团体一等奖,在全国配电带电作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包揽团体一、二等奖,在全国电力电缆安装运维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优秀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智刚表示,将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发展体系,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员工,选拔有较强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专家型技术人才和协同能力强的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为保障地区电力稳定供应、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