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温州的永嘉县,群山环抱间流淌着樟岙溪的碧波。这里,山峦叠翠,云雾缭绕,千百年来,自然的韵律在溪水与林间悠然流淌。然而,这片古老的土地如今正见证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浙江永嘉抽水蓄能电站如同一颗明珠,镶嵌于浙南山水之间,以科技之力谱写着绿色能源的新篇章。
电站选址于永嘉县桥下镇,上库静卧垄山沟源,下库依偎杨塆村畔,两库之间,3729米的输水系统穿山而过,恰似一条巨龙潜行于地底。上库主坝高62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如巨人般托起一池碧水;下库大坝巍峨81米,竖井式溢洪道如天工开凿,将自然之力驯化为调峰填谷的澎湃动能。1200兆瓦的总装机容量,四台机组昼夜不息,为浙江电网注入稳定的脉搏。

这里不仅是能源的枢纽,更是自然与科技的共生之地。总承包团队以“绿色智造”为信条,楼站式砂石骨料生产线藏身山间,立体布局、全封闭生产,粉尘排放低至10mg/m³,废水循环如溪流般永续。昔日尘土飞扬的砂石场,化作静谧的“国家级绿色矿山”,仿佛大地在科技的点化下,学会了呼吸。
地下405米深处,主厂房洞的灯火照亮了岩壁的肌理。岩锚梁施工的毫米级平整度,实现了镜面的清水效果,是工匠精神的凝练。工程的伟力,终究源于人的智慧与温度。岩锚梁30天完工的背后,是技术团队夜以继日的攻坚;厂房开挖进度屡屡提前,是工人与机械的默契共舞。盘扣式脚手架如乐高般规整,SPC石塑地板的环保理念融入每一寸空间;智能碾压系统将大坝压实度提至98%,而质检员手中的仪器,丈量的是对精品的执着。而358米深的排风竖井,则书写了人类挑战极限的传奇。国产首台可变径竖井掘进机“逐梦号”在此轰鸣,日进16.8米的纪录,让传统钻爆法望尘莫及。定向钻、反井钻与扩孔机的交响,将多工序化作同步的协奏曲,深井作业人数锐减七成,安全与效率在创新中达成平衡。

3#副坝作为南北保通工程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座29米高的混凝土重力坝如同一道坚实的臂膀,将守护主坝的施工进程。首仓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启动,则是意味着主坝的施工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施工团队以“谋定而后动”为准则,提前完成基础处理、材料筛选与技术验证:高压水***打磨出镜面基底,37组试块测试确定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时间为8-12秒,为工程奠定科学基础。工程团队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融合数字孪生、智能监测等创新技术,同时秉持匠人精神雕琢细节。大坝凝固后,表面纹理如史诗注脚,象征科技与匠心、速度与自然的共生。
项目管理大厅内,三维协同平台的屏幕闪烁如星图。1个BIM数字底座串联起进度、质量、安全、物资的千丝万缕,15个一级模块如星座般交相辉映。电子档案单轨制让5955份文件告别纸墨,审批时效提升40%;安全监察大屏上,AI识别隐患、定位人员、监测环境,风险预警秒级响应。在这里,每一个螺栓的拧紧、每一方混凝土的浇筑,都在数字的经纬中留下痕迹。安全体验馆内,一线工人触摸模拟的触电与坠落,实景教育让安全意识深植于心;应急电话旁,声光报警器的红蓝闪烁,是生命至上的无声承诺。团队管理中,职业规划与年终考核并重,人人懂技术、人人会管理的目标,让工程部化作成长的熔炉。

洞室之中,BIM技术如一双透视之眼。三维模型精准核减开挖量,动画交底将复杂工序化为直观画面,误差消弭于无形。轻点屏幕,施工进度跃然眼前,工程建设进展尽在掌握。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洞穿岩层的智慧之光。
永嘉抽蓄电站的诞生,是多方协力的结晶。温州市政府的赞誉、业主的认可、行业的瞩目,凝聚成华东建管“智慧建造”的金字招牌。充电桩旁,未来的蓝图已悄然展开——光伏与储能并轨,零碳工地的愿景正照进现实。数字孪生技术将延伸至电站全生命周期,无人驾驶机械与智能灌浆系统将续写效率神话;光伏板与储能电池的联袂,或让工地自成微电网,实现“负碳”运营。而这一切,终将汇入“双碳”目标的洪流,为中国的能源转型注入永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