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1400兆瓦,设计年发电量15.6亿千瓦时,筹建期洞室及道路工程,包含4座洞室、1座桥梁、4条正式道路、4条临时道路,项目建成后将承担湖北省电力系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促进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助力清洁能源发展。2023年8月,项目迅速集结首批由15人组成的团队,挺进大幕山。2024年6月,项目正式开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精神,积极响应湖北共青团“创新湖北·青力青为”的行动号召,通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部组建成立青科突击队。青科突击队由15名成员组成,35岁以下青年占比87%,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1岁。青科突击队在项目总工程师带领下,围绕隧洞及高边坡施工技术,通过创新工艺和优化组织设计,提升施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突击队目前已完成4篇论文、建好一个BIM模型、1个发明专利其余6个专利正在准备资料、两篇优秀施工方案、省部级工法、科技示范工程科研课题、成果鉴定、绿色示范工程相关资料正在准备中,推动了隧洞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深山施工 别样体验
15人的青科突击队第一次接触抽水蓄能领域,第一次在大山深处施工作业,很多工作要“摸着石头过河”,但突击队员们始终秉持“忠诚担当 使命必达”的企业精神,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完成他们的使命和任务。

在大山里面建电站,爆破区域岩体稳定性、隧道进洞口选定……各项工作和数据不仅要保证准确,还要提前做好计划安排。
深山中施工也有别样体验,初次勘探,给第一次进入山区的突击队员杨念留下了深刻印象,望不到边际的竹林、看不到人迹的深山、叫不上名字的“奇珍”,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抢险救灾 彰显担当
2024年春节前夕,项目部所在地遭遇低温冻雨灾害,村落间道路坍塌,项目第一时间组织青科突击队支援当地村委会清理路障,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

入夏暴雨持续,大幕山汛情告急。因山体滑坡交通中断,泥石封堵通水渠,村落间路面大量积水。面对险情,项目部立即组织青科突击队火速奔赴一线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突击队员们顶着倾盆大雨,脚踩泥泞,齐心协力清理塌方落石、疏通阻塞水渠、搬运转移倒塌树木,配合周边村民打通村落间的生命通道。
创新用技 搬山凿石
项目隧道开挖初期,岩石结构较为松散,强度低,容易出现滑坡坍塌,且山体内部裂隙水丰富,给施工带来严峻挑战。
“在隧洞正式开挖前,青科突击队员根据地勘资料与超前地质预报,对山体的具体结构做了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方案,经过数十次方案比对,最终把目光聚焦到‘光面爆破’。”项目突击队长陶唯伟介绍。

突击队员们通过光面爆破数值模型研究,选择最佳的爆破参数,使***使用量更少、扬尘影响范围更小、爆破位置更精准、隧道壁更光滑,同时,利用这项技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根据地块地貌情况,先对开挖山体表皮植被进行清除,山体开采总体上采取中深孔爆破为主的台阶爆破取渣方法,同时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和地质状况,辅以浅孔爆破的开采方法,对粒径大的石块采取二次解炮法和机械作业法解小,对边坡采用预裂爆破方法和机械法进行处理。

开工后,开辟上下山运输道路并修筑回填区域运输道路网,实现多台阶多作业面的立体作业,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将施工程序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即植被清除、开山爆破、渣石挖装运输,如此循环,实行多作业面、多台阶同时作业的总体施工。
目前,项目七子山排水洞已经顺利贯通,导流洞及进场交通洞预计在2025年年中和2026年年初陆续贯通。项目建成后,大幕山这块“超级充电宝”将源源不断提供清洁能源,助力“绿电”输入千家万户。 |